由于轨道交通信号控制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列车运行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因此必须满足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要求。
高成熟度的软件研发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更有效地为产品满足RAMS要求提供过程保障,使轨道交通信号控制企业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提供稳定的、可持续满足用户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高品质产品的必然选择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也称为“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
其作用是帮助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过程进行管理和改进,增强开发与改进能力,以便能按时地、不超预算地开发岀高质量软件。

CMMI为改进一个组织的各种过程提供了一个集成化框架,消除了各个模型的不一致性,CQ9传奇电子 CQ9电子减少了模型间的重复,增加了透明度和可理解性。
因而能够从总体上改进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开发效率。CMMI是世界范围内用于衡量软件过程能力的标准。
但由于各行业的特性存在差异,如何将CMM1体系合理地应用于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企业的软件研发过程。

在遵循CMMI国际先进的软件研发质量管理理念的前提下,从组织战略层面,规划CMMI软件研发管理过程改进的目标和步骤。
从根本上保证软件研发管理体系改进与组织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融合,进而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
基于信息化系统构建具有预测能力的CMMI高成熟度软件研发管理体系组织需要从战略层面对。

CMMI体系建设进行规划,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全体成员明确并描绘软件研发目标、设想结果、确定行动步骤。
将软件研发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这一相对抽象的战略任务,进行具体化和务实化的表达。
IS09001质量管理中的“七大原则”之一就是“领导作用”,常规的做法更多地体现在领导参与质量管理活动、提供资源、兑现承诺、适当授权等方面。
而本文使用的方法,除了同样重视这些常规做法外,还创造性地将软件研发管理体系改进作为战略任务。
在组织各个层面进行统一的目标阐述、动作分解、定期回顾,更加周密、细致、有效地发挥“领导作用”。

构建软件研发管理信息化平台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与软件研发过程控制理念,通过信息化技术,秉持深化集成、持续改进、综合提升的原则。
构建高效、协同、精益、安全的软件研发管理信息化平台,将CMMI体系中要求的软件研发过程计划管理、需求管理、集成管理、评审和验证、变更与缺陷管理等过程进行集成。

基于EPM项目管理系统,通过增加里程碑管理、基线管理、KPI跟踪等功能,提高了软件研发项目计划管理及过程管理的精细化能力。
通过工作量分析、规模和生产率统计、各阶段注入缺陷统计分析,提高了项目量化和预测管理的能力。

基于K2流程管理系统,通过对项目立项、测试、发布、变更等流程管控,收集了流程执行中的质量数据。基于DCSM文档评审系统,提升了项目文档评审的效率,自动收集文档评审过程中的质量数据。
基于CQ问题及变更管理系统,满足组织项目管理体系要求,管控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变更,收集项目各阶段的问题及变更数据。

基于公司BW商务智能系统,建立质量决策分析平台,实现各级过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有效支持组织通过数据指导提升管理质量。
通过构建软件研发管理信息化平台,在满足组织全部质量管理要求的同时,为建立和实施CM-MI高成熟度管理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
①通过信息化平台,提升了软件研发过程质量数据收集的客观性、时效性和完整性,扩大了软件质量数据分析的范围和深度,为软件质量数据的分析提供强大支持。
②通过对PPM/PPB中软件研发过程质量数据的分析,为组织各级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软件质量持续改进,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益。

研发项目经理在计划阶段,依据估算的规模和工作量,制定项目每千行代码的缺陷逃逸数作为目标值,在需求、设计、编码、单元、集成、确认测试等各阶段完成后,基于组织级收集的历史数据,模拟出相应阶段实现目标值的概率。
当实现概率低于组织级下限时,项目经理通过模拟的指标来决定是否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加强评审等环节,以防止偏离项目目标、影响研发质量。
当实现概率高于组织级上限时,项目经理根据模拟的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资源过剩,以便及时予以调整,实现项目资源最优化配置。

在开发活动结束后,若实际值偏离目标值,则意味着项目实施情况没有达成目标。
无论开发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值,开发活动各个阶段的缺陷注入数、缺陷移除率、实现目标可能性、异常分析等都会上传到组织级过程的绩效基线,作为组织级的模型回归输入。
随着数据量的累积,组织级的CQ9电子回归系数也会日趋精确。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组通过收集已完成过程的度量数据。
将其代入项目预测模型中进行预测,并将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对项目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基于信息化的CMMI软件研发管理平台明确TCMMI体系对软件研发过程的要求。

减少了人工操作可能存在的失误和偏差,提升了软件研发质量数据收集的客观性、时效性和完整性,为质量数据的分析提供了支持,进一步为组织中的各级决策者提供了准确的决策依据。
项目预测模型的推广使用引入了“事前预测型指标”,改变了以前“项目KP1均为滞后型指标”的现状。
在未引入该项目预测模型前,产生滞后型指标时,软件研发已经完成,因此这些指标只能用来评判研发结果,而无法提前采取措施干预研发结果。
而预测型指标,可以在软件研发计划阶段进行结果预测、在研发进行阶段通过跟踪项目质量目标是否可达的可能性来干预影响因素。
尽可能确保软件研发质量目标的实现;历史经验对本次研发过程的影响,已经固化在项目预测模型中,在计划阶段就可以预测研发的成败可能性和历史经验的有效性。

项目预测模型中所需要的度量数据,除了部分规模指标只能人工填写外,其他均可通过信息化平台自动获取。
因此只要项目组填写了相关字段和正确报文,则项目经理只需简单操作就可获取各阶段开发活动的信息,大大提升了研发项目管理能力和项目开发过程的符合性。
本组织通过该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近3年的研发过程缺陷密度从0.3下降至0.08,过程审计通过率从79%上升至92.2%,软件每千行代码缺陷逃逸数控制在了2.18以内。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CMMI软件研发管理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改进的过程。
由于其不确定性,实现目标和建立流程是一个组织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需要全员的参与和配合,创新性地建设符合组织实际情况的高成熟度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日媒直击:日本女性海外卖春摊点,从老板到客人都是中国人,从事卖春的日本女性这样评价中国客人....
伊姐周末热推:电视剧《不可告人》;综艺《花儿与少年·好友记》......
移动电信需注意,2024 款 iPad Pro / Air 国行版仅支持中国联通
英特尔N100+双网口仅669元!Bestcom推出N100 Pro II迷你主机





